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数字化保险的三大价值

日期:2017-10-11 阅读:

数字化这个概念不是特别复杂,那么是什么促进数字化不断演进?答案是技术。技术推动了信息化的整体发展,也推动了数字化在商业当中的应用。

微信图片_20171011170419.jpg


数字化对保险业的影响

首先从数字化的驱动力来讲,无论从云计算、大数据分析,而且这个趋势以不可逆的方式发展。移动化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包括延伸到物联网。这些对行业、客户的改变在哪儿?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客户在改变。大家可以发现以前的客户,要求不是那么高,现在个性化要求越来越多的时候,用户的体验要求特别高。数字化的接触渠道越来越多。现在我们访问产品的方式越来越多。二是信息交互的频繁和透明度也越来越大。客户在变,同时我们也发现,我们行业、环境在变。大家可以看到行业竞争者已经越来越模糊,借助信息化、行业的竞争不再是传统几大保险公司的竞争,整个环境在改变。三是业务模式在改变,我们给客户服务的方式重新再做定义。涉及的给一些相应的交易、信息、安全等等,这些都成为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些重要的考虑点。

数字化过程中对保险行业有哪些影响?

第一,保险的经营模式开始向零售业的方式转变。为什么?因为保险基于大数原则,以往保险是一个重契约、长契约,低频的交易。但现在不是,现在的保险从重契约、长契约开始转变为短契约、快契约,从低频往高频演进。

高频演进最彻底、竞争激烈、最强的是零售行业。零售行业的特征应用到保险当中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趋势,在这个过程当中如何能够抓住客户,以零售的模式去影响客户,这是一个趋势。

第二,保险理赔再怎么便捷,毕竟是被动的。我们现在开始已经要从一些主动的防范入手,比如现在很多保险公司利用可穿戴设备来衡量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身体状况良好的可以享受保费减免等优惠。保险业未来会借助数据,从过去的被动开始变成主动的防范。

第三,以客户为中心,未来不但要以客户为核心,最后还会切入到以客户场景为中心。这也是未来的趋势。

第四,数据越来越多,数据不能成为企业的累赘,而是成为企业的有效资产,不仅仅支持我们的决策,而是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生意和机会,所以数据成为打通数字化保险的关键。

第五,现在大家看到很多的企业在不断试验新的保险产品,也就是未来随着几年当中,大家看到很多的险种或将消失。所以这个过程当中,现在很多的险种,随着信息化的引入之后,很多险种可能要更新或者替换。但是未来很多新的险种又会产生。

从以上这五个方面,互联网数字化浪潮当中,确实带来了很大变化。因为技术能够带来保险成为很重要区别于不同其他企业的关键点,很多企业通过信息化来助力整个业务的发展。

数字化保险的价值

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已经在数字化或者InsurTech的领域开始尝试,开始不断探索自己的试错也好,最后不断地找出自己有特色的地方。总结下来,数字化时代里面,拨开迷雾、回归本质,最主要的数字化保险给我们带来的价值是三个方面:

第一是真正的提升客户价值。涉及到的比如说我们看到的客户满意度能不能提升,以及相应活动具体的指标,转化率、成功率、客户活跃率,等等。

第二是提升业务人员效率。真正做到从传统的营销方式、服务方式变得更加的便捷,能够替换人工服务,实现这个效果。

第三是内部运营效果和透明度。无论是处理的时间、处理地成本以及获客的成本,通过信息化能够有效的去提升。

其实对于企业来讲,构建企业数字化需要转型的是几个方面:1.以客户为先。毕竟保险是强运营的服务型行业,客户是我们重点的考虑对象。保单为中心变成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场景为中心的转变。2.渠道运营整合。3.提升运营效率。4.保险行业作为价值链的末端,如何让客户更好的识别和认识以及能够做到服务的达成,构建好的“生态链”来实现业务的发展。5.敏捷化转型。今天市场是瞬息万变的,这时候企业的能力能不能快速的支撑,能否很快的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速度至关重要。6.建立高效的决策体系。能够基于这些数据,支持快速决策,甚至辅助决策。7.全面风险管理。

整个这些是我们在数字化在我们企业应用当中考虑的点。数字化保险落地,不仅仅是技术,实际上是技术和业务两者的结合。业务相当于这个树上的果子,真正数字化转型之后对业务要有促进,所以要变成四化:一是客户业务的体验聚焦客户的场景化。真正卖产品一定要跟客户的诉求、场景相结合。二是产系供给实现灵活配置化。快速的应对市场,产品要能高速的灵活配置。三是全渠道数字体验统一化。我们强调线上线下O2O,全渠道数字体验统一化。四是销售服务实现数字可控化。销售服务要实现数字可控化,这些从业务层面需要业务能力的提升。

所以整个体系,既有业务能力的提升,也有技术赋能的诉求。两个方面的结合才能够进一步在整个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浪潮当中实现,通过InsurTech、通过数字化提升业务的方式。

【转自:中国保险报 · 中保网  作者:IBM 张禹  编辑:徐宁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号

400-116-1960